(七)那么,一系列问题就不断就被提出,其中部分可以简单的得出答案。
陈克是创造了虚拟现实吗?
答案是:陈克的雕像是真实的三维存在。
或者,观者的体验——视觉经验是虚拟的吗?
毫无疑问,这感觉是真实的反应。
观者的晕眩是因为陈克的雕像是显示出了运动感吗?
毫无疑问,陈克是根据电脑PHOTOSHOP的特点之一。并以其为范本,来忠实的把图象还原为真实存在。我们观者感到的眩晕是因为我们还不习惯变了的经典雕像,虽然我们早己习惯了变形的图象。
还有,接下来我们需要印证的是,如果陈克不是把这么一个复杂的形体进行处理,而是找一个很简单的物体,比如几何型或一块岩石图象加以扭曲后,再进行三维还原,会发生什么情形?
假如我们身处一个整个三维空间都被扭曲的空间之中,观者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?
再有,如果我们面对一个正常、真实三维空间中的扭曲的物体,比如一棵树的树干,会有晕眩感吗?
显然是不会。
那么,为什么扭曲的传统雕像就不行?
扭曲的雕像为什么会变为一个视觉黑洞?
再具体一些,在陈克这一类作品中,是扭曲图象—实体还原所造成的视觉黑洞重要,还是被扭曲的经典雕塑形象本身重要?
如果没有这些我们早已熟悉的经典雕像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因素。陈克的作品就是会只一个小小的视觉游戏?
也就是说,在陈克的作品中,观众的视觉感受重要,还是视觉记忆,雕像文本本身重要?陈克的创造性体现在何处?
是这一系列过程中的视觉游戏更重要?还是古典雕像作为一个文本被扭曲这一现象更重要?
陈克的作品是因为通过了古典雕像作为一个文本,利用一个现代的媒介—--电脑软件---过滤后而变得具有当代性。
陈克把现代媒介过滤后的古典雕像的图象,用传统的泥塑技巧制作出来,我们把它叫做当代。如果陈克用三维模型做出雕像的虚拟空间存在,然后把这虚拟空间存在以泥塑实体技术进行处理,实现它的物质化,还是不是当代?
最终,陈克的作品,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的视觉差别,根据何在?
为什么我们的眼睛看变形的三维经典雕像不适应,看变形的二维的图像就没事?
问题出在视觉记忆上,还是出在视觉平衡上?
陈克的作品为什么会破坏我们的空间把握能力?
(八)这后几个问题,有关视觉,有关空间,有关形体变化引起的空间感觉, 正是雕塑的根本问题。面对这一系列问题,要做出回答,并不容易。陈克还必须去做大量的实验,在实验中回答由扭曲到还原的过程所提出和引发出的大量问题。作为一个观众,也无法避免上述问题。从这一点来看,陈克制造的“视觉的黑洞”不光是视觉的,它还是艺术观念上的。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